English

烟与火

1998-04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出国在今天对许多人仍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,而实际上中国人飘洋移居的历史由来已久。自唐朝开始的一千多年来,主要是由于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以及天灾人祸,流出大陆的移民潮不时涌起,世界各地的华侨至今已有数千万之多。

近年来由于大陆经济的崛起以及华人财团力量的增强,对海外华人(移居国外并取得所在国国籍的华裔)及其后代的研究热潮开始兴起。陈国贲先生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者,《烟与火———蒙特利尔的华人》(北京大学版)即是他对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人所受种族歧视进行研究的专著。

由于中国的积贫积弱,早在20年代吴景超先生的博士论文里,就对美国的排华运动作了详细描述。华人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受到了精神上的诬蔑、种族上的歧视乃至肉体上的消灭。

陈国贲也给我们讲述了三类移民的故事。

首先是19世纪中后期由广东来的农民工人。中国人通常耻于远离家乡和宗族,因为这样他就无法尽到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养老抚幼、敬天祭祖的责任。但广东偏离儒学中心,一向有出海求生的传统,早在1858年就有华工随白人冒险家到达了加拿大,随后因了加国太平洋铁路的修筑,此后又有不少华工涌入了美洲北部。

太平洋铁路建成了,数千名华工也就失去了工作。为了实现离家时“富贵还乡”的计划,在当地白人社会的排挤下,华工开始沿铁路东移并逐渐在沿途定居下来。

男人在蒙特利尔拼命工作,他们的年轻妻子在大洋的另一边种稻持家,这种世界性的分工体系,或许可与今天进城农民工男工女耕的模式相提并论吧。

“你不会喝威士忌,不会谈论政治,不会投票”,华人在当时被视为是不愿也不能被同化的异类,他们在就业、投票权、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当时加拿大政府的排斥。尽管如此,华人还是以洗衣和餐饮为主业,在社会的边缘艰难地扎下了根。

书中还描述了另外两类新移民: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和来自香港等地的经济移民。作为近几十年内涌入的新移民,对他们的研究如果能拓展开去,与原有的华工移民作一对比,将是另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课题。

无疑,那些自上世纪中叶开始,断断续续到达加拿大的广东农民是作者刻意考察的重点。对于他们,作者鲜明地提出,蒙特利尔华人所承受的是一种系统的种族主义,它已经超出了一个人虐待另一个人的日常现象的范畴。读者不难发现,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是:那是一个强势族群对一个贫弱民族的真实的近于残酷的全面歧视。除去本书的上述学理价值不论,本书的意义还在于:

通过直接进入到华人社区中间,访谈那些世纪之初就到达那里,历经艰辛的老人,从他们那日常、琐碎、空洞的叙述中,作者把过去的悲惨拉入了今天人们的意识中,那是痛苦、压抑的现时展现与现实存在。

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,这本书也可以视为是一个人类生存的故事。它讲述的是几千名广东男子和妇女是如何生存下来的,中国农民是怎样出洋定居至今的,“烟与火”的含意也正在于此:“几十年来,他们被禁锢于两种行业以谋生存:洗衣和做中国饭———‘靠两条腿走路’,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烧大量的木炭,从而产生了烟与火,产生了蒸汽与汗。”正是在这一意义上,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,它既是对种族主义的描构,是对华工集体记忆的唤起,也是一部对“自强不息”加以确认和强调的著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